各類運動項目的訓練,非常講究季節性的變化,特別是氣候與時辰的關係,會影響訓練效果。因此,中國拳家特別強調「夏練三伏,冬練三九」。這句話代代相傳成為武術諺語,本文特別述及「三伏」與「三九」的意義,並且簡略說明配合其訓練的要領。
《漢書》:伏者謂陰氣將起,迫於殘陽未得升,故為藏伏,因名伏也。 歷忌釋:伏者,何也?金氣伏藏之日也。《陰陽書》更詳細指出,候夏至後第三庚為初伏,第四庚為中伏,立秋後初庚為後伏,謂之三伏。簡單地說,三伏是農曆節候名,即初伏、中伏、後伏。一年之中最炎熱的時間是夏季的三伏天。
所謂三九,是從冬至至次日算起,每九日一數,第一個九日為一九,第二個九日為二九,第三個九日為三九,稱作「三九天」。三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。
武術家講究「夏練三伏」,是因為夏天氣溫高,筋骨關節的伸展性增大,肌肉粘滯性降低,有利於鍛鍊技術性的動作,對於技巧的提昇有莫大助益,不過,宜注意下列事項:
一、 運動前暖身雖可減少,但不能驟然做激烈練習,否則,容易造成運動傷害。
二、 練習場所適宜通風地點,否則暑氣悶鬱悶易中暑熱。
三、 所謂「避風如避箭」切忌在風口練武。因為夏天特別容易發汗,毛細孔擴大,偶有不慎,即中風邪。
而在冬季練武,由於人體肌肉粘滯性增高,伸展性亦降低,在鍛練的目標上,要求基本體能和耐力的培養,並且注意下列事項:
一、 加強熱身運動,訓練內容由緩到快,循序漸進,待身體各部關節、韌帶、氣血活絡起來,內臟各部機能也全面動員後,才加深功課或正式的練習。
二、 由於體溫驟降,在練習中途休息時,慎防出汗溼冷、感受風寒。
三、 練習內容應減少高難度動作,而從簡單的椿步或加強肺活量、肌耐力等鍛鍊,藉以改善體質。
事 實上,古人告誡我們「曲不離口,劍不離手」,就是強調不斷練習的重要性。雖然「一日不練,退三日功」,這句話並沒有專家去做實證性研究,但是,大抵而言, 練武者常年累月練功不輟,則是達到高深技藝的不二法門。若是在嚴冬及酷暑的氣候下,亦能堅持不懈怠,對毅力和恆心的鍛鍊,以及體能技巧的培養,當然會有良 好的功效。(此為節錄自「國術名詞探索」第83~84頁)
《漢書》:伏者謂陰氣將起,迫於殘陽未得升,故為藏伏,因名伏也。 歷忌釋:伏者,何也?金氣伏藏之日也。《陰陽書》更詳細指出,候夏至後第三庚為初伏,第四庚為中伏,立秋後初庚為後伏,謂之三伏。簡單地說,三伏是農曆節候名,即初伏、中伏、後伏。一年之中最炎熱的時間是夏季的三伏天。
所謂三九,是從冬至至次日算起,每九日一數,第一個九日為一九,第二個九日為二九,第三個九日為三九,稱作「三九天」。三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。
武術家講究「夏練三伏」,是因為夏天氣溫高,筋骨關節的伸展性增大,肌肉粘滯性降低,有利於鍛鍊技術性的動作,對於技巧的提昇有莫大助益,不過,宜注意下列事項:
一、 運動前暖身雖可減少,但不能驟然做激烈練習,否則,容易造成運動傷害。
二、 練習場所適宜通風地點,否則暑氣悶鬱悶易中暑熱。
三、 所謂「避風如避箭」切忌在風口練武。因為夏天特別容易發汗,毛細孔擴大,偶有不慎,即中風邪。
而在冬季練武,由於人體肌肉粘滯性增高,伸展性亦降低,在鍛練的目標上,要求基本體能和耐力的培養,並且注意下列事項:
一、 加強熱身運動,訓練內容由緩到快,循序漸進,待身體各部關節、韌帶、氣血活絡起來,內臟各部機能也全面動員後,才加深功課或正式的練習。
二、 由於體溫驟降,在練習中途休息時,慎防出汗溼冷、感受風寒。
三、 練習內容應減少高難度動作,而從簡單的椿步或加強肺活量、肌耐力等鍛鍊,藉以改善體質。
事 實上,古人告誡我們「曲不離口,劍不離手」,就是強調不斷練習的重要性。雖然「一日不練,退三日功」,這句話並沒有專家去做實證性研究,但是,大抵而言, 練武者常年累月練功不輟,則是達到高深技藝的不二法門。若是在嚴冬及酷暑的氣候下,亦能堅持不懈怠,對毅力和恆心的鍛鍊,以及體能技巧的培養,當然會有良 好的功效。(此為節錄自「國術名詞探索」第83~84頁)